定位與目標
全球健康大數據中心,本著服務國內和對接國際的宗旨,定位于“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研究領域中的中國數據庫和智庫,目標是成為衛生健康領域中國對話世界的橋梁和紐帶、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和關口。后新冠疫情時代,全球對衛生健康的重視程度將史無前例。基于大數據的科學證據和智慧決策是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共同心聲,也是中國提高國際話語權和主導制定全球衛生健康規則與標準的有力武器。全球衛生健康大數據中心,將在北大醫療健康大數據國家研究院、北大公共衛生學院、北大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的共同指導下,順應國家和時代發展需求,砥礪前行。
研究領域及方向
1. “一帶一路”全球衛生健康信息化研究。致力于打造一個中英文雙語版、國內和國際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的Wiki風格的互動信息化平臺,英文縮寫為“BRIDGe”(Belt & Road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for Global Health)。
2. 北大 -- 世界衛生組織信息疫情(infodemic)合作研究。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賽博士指出:信息傳播比病毒傳播還要快,不當的信息傳播跟病毒的傳播一樣危險。北大全球衛生學系正在積極推動與世界衛生組織在信息疫情領域和研究合作,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社交媒體數據抓取和分析,專業技術人員培訓,以及官方合作中心的可行性規劃。
3. 國際基因組學數據存儲、分析、共享機制研究。中心重點引進國際上權威的流行病學大隊列的生物信息學數據,包括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的流行病學數據和組學數據,助力北大醫學在生物信息學和精準醫學領域跟國際標準的接軌。
4. 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與智慧城市領域的中國經驗國際化研究。建立全球醫療急救大數據的運營管理模式和大數據挖掘方法以及相關的統計建模和系統優化及智能化,成為醫療急救智能化領域的中國示范項目和國際合作抓手。
工作基礎
2012年成立的北京大學全球衛生系是中國高校第一個成立的全球衛生學系。在創系主任劉培龍司長的帶領下成功推動了中國全球衛生大學聯盟和全球衛生網絡的建立,在國內外產生了顯著影響。目前全球衛生系的十余位教師和特聘教授都有大數據相關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全球衛生大數據”已經成為全球衛生系的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向之一,已經多批次的組織研究生參與生物信息學和大數據方面的培訓。面向全球招生的Executive MPH項目獲得教育部和北京大學的審批,并于2020年秋季開學,為打造“國際化”的全球衛生大數據平臺提供堅實的基礎。于2020年底成立的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為全球衛生健康大數據中心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在擴大資源配置、加強北大跨學科合作、拓展國際合作等方面注入了強大的推動力和生命力。
中心負責人
鄭志杰,國家特聘專家、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系主任、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美國心內科學院會士(FACC)、美國心臟協會會士(FAHA)、中國全球衛生網絡副理事長、中國醫師協會公共衛生醫師分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全球衛生與健康戰略、疾病流行規律與干預策略、公共衛生應急與醫療急救體系。